V2EX = way to explore
V2EX 是一个关于分享和探索的地方
现在注册
已注册用户请  登录
mcuking
V2EX  ›  前端开发

移动 web 最佳实践根据 DDD/Clean Architecture 思想对项目进行分层架构

  •  
  •   mcuking ·
    mcuking · 2019-10-08 12:06:53 +08:00 · 3528 次点击
    这是一个创建于 1864 天前的主题,其中的信息可能已经有所发展或是发生改变。

    最近笔者在使用 DDD / Clean Architecture 思想开发公司内部使用的 CRM,觉得这种分层架构可以解决目前遇到的问题,所以决定对目前开源的移动端最佳实践项目进行重构,下面是该项目关于分层架构方面的说明。想了解更多内容请查看源码,欢迎 Star: https://github.com/mcuking/mobile-web-best-practice

    应用介绍

    首先介绍下本项目的应用,是一个交互简洁的 Todo 应用,应用取名叫 Memo,即 Memory 的简写,参考了微软的 To Do 以及 Listify、Trello 等应用。不过最大的不同是,项目并不依赖后端,而是使用浏览器提供的 indexDB 进行数据的存储,可以保证数据的绝对安全。另外更新应用也不会清除原来的数据,除非将应用卸载。效果图如下:

    架构分层

    目前前端开发主要是以单页应用为主,当应用的业务逻辑足够复杂的时候,总会遇到类似下面的问题:

    • 业务逻辑过于集中在视图层,导致多平台无法共用本应该与平台无关的业务逻辑,例如一个产品需要维护 mobile 和 PC 两端,或者同一个产品有 web 和 react native 两端;

    • 产品需要多人协作时,每个人的代码风格和对业务的理解不同,导致业务逻辑分布杂乱无章;

    • 对产品的理解停留在页面驱动层面,导致实现的技术模型与实际业务模型出入较大,当业务需求变动时,技术模型很容易被摧毁;

    • 过于依赖前端框架,导致如果重构进行框架切换时,需要重写所有业务逻辑并进行回归测试。

    针对上面所遇到的问题,笔者学习了一些关于 DDD (领域驱动设计)、Clean Architecture 等知识,并收集了类似思想在前端方面的实践资料,形成了下面这种前端分层架构:

    其中 View 层想必大家都很了解,就不在这里介绍了,重点介绍下下面三个层的含义:

    Services 层

    Services 层是用来对底层技术进行操作的,例如封装 AJAX 请求,操作浏览器 cookie、locaStorage、indexDB,操作 native 提供的能力(如调用摄像头等),以及建立 Websocket 与后端进行交互等。

    其中又可细分出来一个 translator 层,主要是对后端提供的接口进行数据的转换修正,例如接口返回的数据命名不规范或格式有问题等等,一般以纯函数形式存在。下面以本项目实际代码为例进行讲解。

    向后端获取 quote 数据:

    export class CommonService implements ICommonService {
      @m({ maxAge: 60 * 1000 })
      public async getQuoteList(): Promise<IQuote[]> {
        const {
          data: { list }
        } = await http({
          method: 'post',
          url: '/quote/getList',
          data: {}
        });
    
        return list;
      }
    }
    

    向客户端日历中同步任务数据:

    export class NativeService implements INativeService {
      // 同步到日历
      @p()
      public syncCalendar(params: SyncCalendarParams, onSuccess: () => void): void {
        const cb = async (errCode: number) => {
          const msg = NATIVE_ERROR_CODE_MAP[errCode];
    
          Vue.prototype.$toast(msg);
    
          if (errCode !== 6000) {
            this.errorReport(msg, 'syncCalendar', params);
          } else {
            await onSuccess();
          }
        };
    
        dsbridge.call('syncCalendar', params, cb);
      }
      ...
    }
    

    向 indexDB 存储任务数据:

    export class NoteService implements INoteService {
      public async create(payload: INote, notebookId: number): Promise<void> {
        const db = await createDB();
    
        const notebook = await db.getFromIndex('notebooks', 'id', notebookId);
        if (notebook) {
          notebook.notes.push(payload);
          await db.put('notebooks', notebook);
        }
      }
      ...
    }
    

    这里我们可以拓宽下思路,当后端 API 仍在开发的时候,我们可以使用 indexDB 等本地存储技术进行模拟,建立一个 note-indexDB 服务,先提供给上层 Interactors 层进行调用,当后端 API 开发好后,就可以创建一个 note-server 服务,来替换之前的服务。只要保证前后两个服务对外暴露的接口一致,另外与上层的 Interactors 层没有过度耦合,即可实现快速切换。

    Entities 层

    实体 Entity 是领域驱动设计的核心概念,它是领域服务的载体,它定义了业务中某个个体的属性和方法。例如本项目中 Note 和 Notebook 都是实体。区分一个对象是否是实体,主要是看他是否有唯一的标志符(例如 id )。下面是本项目的实体 Note:

    export default class Note {
      public id: number;
      public name: string;
      public deadline: Date | undefined;
      ...
    
      constructor(note: INote) {
        this.id = note.id;
        this.name = note.name;
        this.deadline = note.deadline;
        ...
      }
    
      public get isExpire() {
        if (this.deadline) {
          return this.deadline.getTime() < new Date().getTime();
        }
      }
    
      public get deadlineStr() {
        if (this.deadline) {
          return formatTime(this.deadline);
        }
      }
    }
    

    通过上面的代码可以看到,这里主要是以实体本身的属性以及派生属性为主,当然实体本身也可以具有方法,只是本项目中还没有涉及。至于 DDD 中的聚合等概念,也由于项目业务没有涉及,在这里就不作说明了,有兴趣的可以参考下面列出来的笔者翻译的文章:可扩展的前端#2--常见模式(译)

    另外笔者认为并不是所有的实体都应该按上面那样封装成一个类,如果某个实体本身业务逻辑很简单,就没有必要进行封装,例如本项目中 Notebook 实体就没有做任何封装,而是直接在 Interactors 层调用 Services 层提供的 API。

    Interactors 层

    Interactors 层是负责处理业务逻辑的层,主要是由业务用例组成。下面是本项目中 Note 的 Interactors 层提供的对 Note 的增删改查以及同步到日历等业务:

    class NoteInteractor {
      constructor(
        private noteService: INoteService,
        private nativeService: INativeService
      ) {}
    
      public async saveNote(payload: INote, notebookId: number, isEdit: boolean) {
        try {
          if (isEdit) {
            await this.noteService.edit(payload, notebookId);
          } else {
            await this.noteService.create(payload, notebookId);
          }
        } catch (error) {
          throw error;
        }
      }
    
      public async getNote(notebookId: number, id: number) {
        try {
          const note = await this.noteService.get(notebookId, id);
          if (note) {
            return new Note(note);
          }
        } catch (error) {
          throw error;
        }
      }
    
      ...
    
      public async changeSyncStatus(
        notebookId: number,
        id: number,
        status: boolean
      ) {
        try {
          const note = await this.getNote(notebookId, id);
          if (note) {
            note.isSync = status;
            await this.saveNote(note, notebookId, true);
          }
        } catch (error) {
          throw error;
        }
      }
    
      public async syncCalendar(params: SyncCalendarParams, notebookId: number) {
        const noteId = params.id;
        try {
          await this.nativeService.syncCalendar(params, async () => {
            await this.changeSyncStatus(notebookId, noteId, true);
          });
        } catch (error) {
          throw error;
        }
      }
    }
    

    通过上面的代码可以看到,Sevices 层提供的类的实例主要是通过 Interactors 层的类的构造函数获取到,这样就可以达到两层之间解耦,实现快速切换 service 的目的了,当然这个和依赖注入 DI 还是有些差距的,不过已经满足了我们的需求。另外,Interactors 层还可以获取 Entities 层提供的类,构造成实例提供给 View 层。

    当然这种分层架构并不是银弹,其主要适用的场景是:实体关系复杂,而交互相对模式化,例如企业软件领域。相反实体关系简单而交互复杂多变就不适合这种分层架构了。

    在具体业务开发实践中,这种领域模型以及实体一般都是有后端同学确定的,我们需要做的是,和后端的领域模型保持一致,但不是一样。例如同一个功能,在前端只是一个简单的按钮,而在后端则可能相当复杂。

    然后需要明确的是,架构和项目文件结构并不是等同的,文件结构是你从视觉上分离应用程序各部分的方式,而架构是从概念上分离应用程序的方式。你可以在很好地保持相同架构的同时,选择不同的文件结构方式。没有完美的文件结构,因此请根据项目的不同选择适合你的文件结构。

    最后引用蚂蚁金服数据体验技术的《前端开发-领域驱动设计》文章中的总结作为结尾:

    要明白,驱动领域层分离的目的并不是页面被复用,这一点在思想上一定要转化过来。领域层并不是因为被多个地方复用而被抽离。它被抽离的原因是:

    • 领域层是稳定的(页面以及与页面绑定的模块都是不稳定的)
    • 领域层是解耦的(页面是会耦合的,页面的数据会来自多个接口,多个领域)
    • 领域层具有极高复杂度,值得单独管理(view 层处理页面渲染以及页面逻辑控制,复杂度已经够高,领域层解耦可以轻 view 层。view 层尽可能轻量是我们架构师 cnfi 主推的思路)
    • 领域层以层为单位是可以被复用的(你的代码可能会抛弃某个技术体系,从 vue 转成 react,或者可能会推出一个移动版,在这些情况下,领域层这一层都是可以直接复用)
    • 为了领域模型的持续衍进(模型存在的目的是让人们聚焦,聚焦的好处是加强了前端团队对于业务的理解,思考业务的过程才能让业务前进)

    推荐几个相关的类库:

    react-clean-architecture

    business-rules-package

    ddd-fe-demo

    推荐几篇相关文章:

    前端架构-让重构不那么痛苦(译)

    可扩展的前端#1--架构基础(译)

    可扩展的前端#2--常见模式(译)

    领域驱动设计在互联网业务开发中的实践

    前端开发-领域驱动设计

    领域驱动设计在前端中的应用

    2 条回复    2019-10-09 10:04:18 +08:00
    luoway
        1
    luoway  
       2019-10-08 12:24:07 +08:00
    看这代码,楼主之前写 Java 的?
    mcuking
        2
    mcuking  
    OP
       2019-10-09 10:04:18 +08:00
    哈哈哈,不是啊,这是 typescript,不过正在学 java 和安卓
    关于   ·   帮助文档   ·   博客   ·   API   ·   FAQ   ·   实用小工具   ·   5894 人在线   最高记录 6679   ·     Select Language
    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solitude
    VERSION: 3.9.8.5 · 28ms · UTC 02:39 · PVG 10:39 · LAX 18:39 · JFK 21:39
    Developed with CodeLauncher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