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国庆假期没有出去玩,回家,在家里呆几天。趁着这几天还在放假,又把《一句顶一万句》看了一遍。
这本书不是在教你如何说话,而是讲两个人之间说话说到一块是很重要的;不是一直在强调说话的重要性,而是围绕着延津,讲述着围绕杨百顺,巧玲之间的相隔几代的故事。
小小的模仿一下刘震云老师在书中的叙述的语言风格。
整本书故事讲的很绕,说话的风格也很绕,书中起的名字也很绕,一开始就是老杨,老马,老郑,老刘,但是你静下心来,耐心的继续往下读,就会发现刘震云老师有一种魅力,犹如抽丝剥茧般的可以把一段经历过好几个人,好几处缘由,好几个地方的事给你讲的特别清楚,明白。
小说上半部分说的是出延津记,下半部分讲的是回延津记。
很多人一看这个书名,包括我,都以为这是本教你如何说话的书,但其实它跟说话艺术一点关系都没有,它是一本小说。
但其实它跟说话也是有关系的,人与人之间每天都要主动的或者被动的说很多话:父亲和儿子之间说话说不到一起,就容易导致父亲与儿子失和,断绝父子关系;丈夫和妻子之间说话说不到一起,你说东,她说西,那么丈夫与妻子之间就会离心离德;师傅和徒弟之间说话说不到一起,那么也不能一起配合着完成工作。
书中的杨百顺,有点像升级版的福贵,一直跟父亲相处不来,父亲为了让他能够安心在家做豆腐,暗箱操作下让他失去了上学的机会,但杨百顺偏偏又在别人的风言风语中知道这一切,终于跟父亲彻底决裂,独立跑到外面去,从此他就过上了颠沛流离的生活。
他杀过猪,帮人挑过水,做过基督教徒,在庙会里扮演阎王,帮县长种过菜,后来又为了结婚入赘给了吴香香,从此开始了卖馒头,卖大葱等等,同时为了生计,他的名字也不停地改来改去,从刚开始的杨百顺,到后来的杨摩西,吴摩西,跑到陕西去,又把自己改名成罗长礼。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怀疑他不能吃苦,所以老是挨社会的打?其实不是,他的第一份工作杀猪,就干的有声有色,在师傅生病后,就能很快的独立去杀猪,但是与师娘不合导致被师傅扫地出门;帮人挑水时,没干多久就掌握了挑水的秘诀,但因为同情一只猴子,不小心放走了,吓得不敢回东家去;嫁到吴香香家里时,也是跟吴香香合不来,活没少干,但总在忍气吞声,好不容易找到知心人巧玲,但带着巧玲外出时,巧玲被人贩子拐走。最后心灰意冷,一个人跑到外省去。
看到杨百顺的故事,你就会有一种命运的无力感,明明自己已经做的很好了,但是总因为各种意想不到的事,打破你的顺境。在命运的洪流里,个人只是一粒小小的尘埃。
看完这本书,后劲很大,一直在想杨百顺的事。或者每个人都有杨百顺的影子,或许杨百顺就生活在我们周边。就像我上篇文章里讲的,每个人来上海前都是豪言壮语的,希望能在上海闯出一片天地,但是大部分最后都要离开上海,带着遗憾与不舍,带着亲情与眷念的离开了。杨百顺在开始杀猪时,也想着终于摆脱原生家庭,终于不用看父亲的脸色,终于可以自由的生活,但最后也没想到自己的经历是那么坎坷吧。
至于小说的小半部分:回延津记,就留着读者们去看吧。
1
jeffw 60 天前
今年在图书馆看到过刘震云的这本书,随后到微信读书上看了下,评价不是太好,好多人说看不太懂,人物太多记不住……我就没借来读。看了你的读后感,感觉还不错,有机会要读一下。
|
2
hekouwang123 OP @jeffw 很好的一本书,推荐阅读
|
3
thoo61871 60 天前
还有电影版
|
4
hekouwang123 OP @thoo61871 好想还有电视剧版,但是我不敢看,怕毁经典,之前那个《平凡的世界》拍的不好。
|
5
bebo 60 天前
2017 年就读过,20 年的时候机缘巧合去到了刘震云的故乡盐津
|
6
wzsllin 60 天前 via iPhone
现在去找来看
|
7
hekouwang123 OP @wzsllin 可以的
|
8
hekouwang123 OP @bebo 真好,有机会我也去瞻仰一下作者的家乡
|
9
lyka 60 天前 via iPhone
我觉得,论已出版及我读过的,刘震云比莫言更佳
|
10
EngAPI 60 天前 1
发点我的读后感
## 读书感想 最近读了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也不能说全读,有的是读的,有的是听的。 网络爽文小说听多了真听不得这故事里的悲剧那一段,奇怪的是:这段悲剧情节看文字就读的下去了。可能是声音自带感情,文字是冷冷的。 刘震云写故事的方式挺有意思,一段勾出新一段,不枯燥,还时不时“回光返照”下前面的人物和情节,通篇读下来,不是……而是……,本不该……但……这样的句式用太多了。 看完上半部时,我对杨百顺这个什么都怕,什么都想要,死心眼还怕与人说话的主角怒其不争,看到下半部时关注点放在了事情的来龙去脉,看他们如何处理,心理是怎么变化的。 《一句顶一万句》书里人物很大的执念是为了寻个说得着的人,前半部书中的人物变化的少点,被拐卖的吴巧玲到死还惦记着和她说的着的继父;书后半部分的人物有了更多性格上的变化。 俞敏洪说看小说可以增加情商[1],杨德昌借胖子的口说看电影能获得人生经验[2],其实意思差不多。情商高的人可能是天生的,可能是在用“暗时间[3]”琢磨事情和人心,普通人多看点小说和电影也能潜移默化提高情商。 提及此处,被誉为提高情商最好的小说是《红楼梦》。曾听蒋勋讲解了四五十回的《红楼梦》,《红楼梦》开头就点出了结局,不用赶着看完,可以细细品味事情和人情,听了蒋勋讲解后我依旧不能从中获得很大的快乐,倒是我女儿听的津津有味,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可能曹雪芹把这些人情和事情写的太隐晦了,需要到某个时间节点才能看懂。 人是会变的,以前说得着,多年后也许说不着了,这个变化书中只在侯宝山这段时隐隐提及,侯宝山是曹青娥的白月光,但再也回不去了。如果只要刚开始说得着就行,那现实怎么会有七年之痒之类的说法?要找一个一辈子都说得着的人更难。 书中的人物鲜有主动往好里变的,这点我觉得不合理。人通过经事或者读书是可以变的更好的,可以从说不着变成说得着,这点我很欣赏李笑来的《七年就是一辈子》[4]。慢慢改变自己的认知和底层知识体系就能去理解过去理解不了的事情,也会变得更说得着。 小说涉及时间挺久,疆域挺广,但给我的感觉是总在说一个是小范围和某个短期时代中的人与事。故事架构不够大,本应该有多重可能,但社会样本不足演绎下,表现出的可能性较少,也是人物鲜有变好的原因之一,因为变好是熵减[5],需要付出努力,变坏是熵减,只要随波逐流即可。 全书看完后给我感觉更是社会物质不足条件下,人们未经训练的传统智慧破不了局,还有穷困导致的恶。 刘震云是有智慧知道怎么破局的,但是他笔下当时的人没有经过训练的智慧和在没见过智慧足够的人之前,想象不出聪明人是怎么办事的。 ## 书中名句 日子是过以后,不是过以前。 人要一堵上气,就忘记了事情的初衷,只想能气着别人,忘记也耽误了自己。 你和她说得着,是因为她现在由丈夫养着,你就是与她说个话;等你养她了,就成了过日子,到时候就该说过日子了。 遇上小事,可以依靠别人;遇到大事,千万别把自己的命运栓在别人身上。 世上的事情,原来件件藏着委屈。 ## 附录 [1].**俞敏洪**在一个视频里说:你们应该**读小说**,知道为什么读小说能**增加情商**吗?是因为小说中间各种人物的个性性格、心理活动的描述和人与人之间冲突以后,人与人之间解决问题的方法的描述。它能对我们的现实生活可能能起到**理解人更深刻、谅解人更深刻**的这样的一个作用。哎所以大家看读书不光是为了知识,读书也能够改变我们的个性,改变我们的眼光,改变我们的格局观和世界观。 [2].**杨德昌**在电影《一 一》里借胖子之口说:“电影的发明使我们的人生延长了三倍。 因为我们在里面获得了至少两倍不同的**人生经验**。” [3].刘未鹏《暗时间》,一个人在吃饭、上厕所、坐车等等时间都可以用来进行思考,都可以成为暗时间。 [4].七年就是一辈子是说七年就可以重塑自身一次,相比于绝大多数浑浑噩噩的人,七年就过完了他们的一辈子。当然这是个泛指的时间。只是告诉我们,一个人当你决定成长,当你决定改变自己,当你决定学习某项重要技能的时候,其实真的花不了一辈子时间。 [5].以熵原理为核心的热力学第二定律,历史上曾被视为堕落的渊薮。美国历史学家亚当斯 H.Adams(1850-1901)说:“这条原理只意味着废墟的体积不断增大”。有人甚至认为这条定律表明人终将从坏变得更坏,最终都要灭绝。热力学第二定律是当时社会声誉最坏的定律。社会实质上不同于热力学上的隔离系统,而应是一种“自组织系统”。 |
11
izzy27 60 天前
看完了 戛然而止 意外地吸引眼球,文章里面有两次出轨,都想到了,害
人生就是一地鸡毛 |
12
lizhesystem 60 天前
能把这种错综复杂的人物和故事线串起来,刘老师确实牛,整体构思叙事结构 如果放到编程上来说 不亚于一个杂的项目。
|
13
lizhesystem 60 天前
@lizhesystem #12 复杂
|
14
cyberscorpio 60 天前
@bebo 延津,不是盐津。一个河南,一个云南。
|
15
bebo 60 天前
@cyberscorpio 打错了哈,刘震云故乡,河南 延津
|
16
rick13 60 天前 via iPhone
看过刘震云的一地鸡毛,看完就不敢看他的其他书了,过几天回去看看..
|
17
Liftman 60 天前
确实。我只看完了上半部。尤其是看到那个男主角没回家,女儿来找他去拉白面的时候感觉很震撼。妈的。
|
18
chen22 56 天前
写的确实不错,值得一看。
|
19
ajaxgoldfish 28 天前
吴摩西
|
20
idcidc 21 天前
不同年龄不同经历看这本书体会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