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2EX = way to explore
V2EX 是一个关于分享和探索的地方
现在注册
已注册用户请  登录
conge
V2EX  ›  阅读

2024 五月读经济危机,心理学,营养学,了凡四训,诗歌,科幻…10 本

  •  
  •   conge · 18 天前 · 598 次点击

    引言

    眼光朝外,准备改变实际的时候,你是否知道,你是谁?

    闲言一

    书籍是语义世界的砖瓦,读书就是在头脑内建设一个思维世界。

    语义世界或思维世界的的任何事,若想成真,显化在真实世界中,必须借助人的创造力和行动力。

    有的书改变思维,有的书指导行动。

    闲言二

    《十年轮回》讲经济危机,金融崩溃。也许繁荣是萧条的原因。

    《虚无时代》把西方思想做了梳理,很强调做创作的人的思想,哲学,舞蹈,剧作,诗歌……

    诗歌我读的少,不明白为什么有人把诗性提高到非常的高度。《诗人十四首》讲诗的人,解诗的过程,其实是在通过诗句与作者找共鸣。

    《了凡四训》 教人改命,改错,行善,谦逊。和斯多葛主义提倡的四美德似乎很像,智慧,勇敢,公正,节制。

    要行善就得知道什么是善。其中印象深刻的就是,善要发乎心。也就是善与不善,可能不在于做什么,得到什么结果,而是在于动机。

    所有的书,都在试图改变人的认知,进而影响行为。

    而最重要的认知,就是人对自己的认知。

    闲言三

    《思维的囚徒》中,把意义定义为“与自己的本性或核心本质达成的共鸣” 。觉得很有意思,这其实在讲联结与合一。

    所以,弗兰克尔 认为,人是有个本性或者核心本质的。

    我与他的的不同看法就在这里了:他鼓励人去寻找意义,我到觉得要去找自己的本质。

    与其寻找意义,也就是那个共鸣,不如去找自己的核心本质是啥,也就是回答那个终极哲学问题“我是谁”。

    当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共鸣不再是问题,更会体会交响。

    在万籁俱寂中与万物交响的平静,值得拥有。

    经济学

    01. 十年轮回

    沈联涛 / 2015 / 上海远东出版社

    2024-05-21 读过 | 经济学, 经济史 | 豆瓣评分 8.9

    我给它 [ 4 星] : 本书的站在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后的节点上,回顾 1997 年的亚洲金融海啸。说是十年轮回,但实际上重点是写亚洲金融危机的过程和教训。

    作者所站的角度,既不是从业者也不是管理者,而是金融监管者。从这个角度,他可以在事后洞察从业者的弱点和错误,发现政策制定者的盲目与失责,更可以反思监管者的不足与无奈。但他也坦承,危机到来的时候,几乎所有的监管都失灵,监管者也难辞其咎。

    97 年的金融危机,表面上是因为索罗斯为首的货币炒家在股市和债市同时兴风作浪,将亚洲一些国家的货币买空造成不可控的贬值,并从中渔利,重创了多国经济。

    作者逐个介绍了日本,泰国,韩国,马来西亚,印尼,香港,中国在亚洲危机前的市场状况,薄弱环节,危机发生时的应对措施,以及后续付出的代价和得到的教训。作者认为 2008 年的危机,其实是亚洲危机的扩大化。亚洲经济危机之所以控制在了亚洲,是当时经济全球化还没有完成,各国经济联系并不是那么紧密。而 2008 年在全球化完成的基础上,经济危机的传导性就很容易的扩撒到了全球。

    在分析了经济方面的原因后,作者把经济危机的原因归结为了政治危机,也就是政治家们在治理方面出了问题。认为根本原因是,各个国家的政治家其实也都是草台班子,赢得选举却不知如何治理国家,在发展经济的时候不知道如何控制风险。

    个人觉得这是讨巧的说法。还不如作者在第一章引用克莱门特贾格拉的话来做危机的理由:”萧条的唯一原因就是繁荣。“力量聚聚,然后又散散,危机总是会出现。你可能做对几件事暂时阻止力量的崩坏。但那只是给它更多时间去积蓄,再次到来时,要么没人能预期到它的发生,要么预期到了也无能阻止。

    心理学

    02. 思维的囚徒

    [美] 亚历克斯·佩塔克斯 [美] 伊莱恩·丹顿 / 2019 / 中信出版社

    2024-05-29 读过 | 心理学, 成长, 个人成长, 个人管理, 积极心理学, 思维 | 豆瓣评分 7.4

    我给它 [ 4 星] :第二次阅读此书。

    人生难免虚无,面对虚无,人类行动。由此,弗兰克尔认为,人类的心理原始动力,不是弗洛伊德所说的追求享乐的力比多,不是阿德勒的权力意志与自卑,而是对意义的追寻。找到意义,人就能过良好生活。他把意义定义为“与自己的本性或核心本质达成的共鸣”,且认为意义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人要找到意义就好。

    本书作者,试图做的事,是总结弗兰克尔的意义疗法学说,并帮助读者找到工作和职场的意义。在这个意义上,他俩做的不错。除了总结出意义疗法的七条原则之外,还提出了可以指导生活和工作 OPA 原则:O = Other , 和他人建议有意义的连结; P = Purpose ,做有崇高意义的事儿; A = Active ,积极热情的去拥抱生命,拥抱生活。

    弗兰克尔是个挺厉害的人物,曾师从弗洛伊德和阿德勒,但之后自创门户,十几岁就发表论文,二十几岁就在当时欧洲心理学界出名。让他更为出名的是,他在二战时被关进集中营,并在其中完善了自己的学说。之后的一本《 Man searching for Meaning 》被评为美国最有影响力的十本书之一。

    这本书的确有疗愈作用。意义非常重要,追寻意义,过有意义的生活,是人们摆脱虚无的重要方法。书中的一句话对我很有帮助,大意是,当你还没有找到你生活的意义,继续寻找意义,就是你的生活意义。

    当然,现在我的看法不同了,但那不是该写在这本书的书评里的。

    03. 伯恩斯焦虑自助疗法

    〔美〕戴维·伯恩斯 / 2020 /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24-06-04 读过 | 心理学, 认知行为疗法, 科普 | 豆瓣评分 8.3

    我给它 [ 5 星] :如果你有焦虑,认真阅读本书并完成全部练习,将会使你得到疗愈,并避免复发。

    扭曲的认知评估现实,产生焦虑,焦虑影响行动,行动产生新现实,在接受扭曲认知的评估。这就是焦虑的认知行为模型。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识别扭曲的认知,并改变它。而扭曲的认知来自恐惧。

    所有疗法的基础,是情绪日志,分五个步骤:1.描述焦虑事件或瞬间。2.写出事件带了的感受,并对符合程度评分。3.记录事件引起的消极想法,并对想法的相信程度打分。4.识别消极想法种的扭曲认知。5.积极且现实的想法替换消极想法。对积极想法的相信程度也要打分。 所有疗法,都以降低对消极想法的相信程度为目标推进。

    应对恐惧的方法,本书提了四十种,并分为三大类:认知治疗法、暴露治疗法和隐藏情感治疗法。认知扭曲,也有超过十种之多。

    作者承认,作为心理医生,他并不能解决全部问题。不但有失败案例,自身也有无法解决的问题。治疗的难点在于识别出对特定病人有效的方法。对某个病人奇效的方法,在另一个有同样症状的人身上可能就完全无效。于是他提出一个叫做“康复圈”的工具,帮助病人自助快速发现和事自己的疗法。此工具根据不同的问题,每次选出十二到十五种方法,让病人快速尝试。一种无效就换下一种,快速迭代,直到找出效果明显的方法。

    谁能想到,当你征服恐惧,那曾经让你焦虑害怕的,将会成为快乐的源泉。

    祝你战胜焦虑。

    饮食营养

    04. 疗愈的饮食与断食

    杨定一 / 2022 / 华龄出版社

    2024-05-31 读过 | 营养学, fasting, 断食 | 豆瓣评分 8.1

    我给它 [ 5 星] : 疗愈包括身与心的调整。从疗愈角度讲,身心一体,通过饮食和断食调整身体,也是心理健康的基础。

    书分为饮食和断食两部分。杨定一先是带领读者认识人体对各种营养素的需要和各种营养素在体内的作用,代谢过程。之后着重介绍优质脂肪和蛋白质对身体的益处,纠正人们对脂肪的重要性的误区。饮食多样性与平衡,还有个人化的营养需求,都是人们考虑自己饮食食谱和进食方式的重要考虑因素。

    关于断食:读夏萌医生的营养学书的时候,就觉得夏医生对断食的拒绝态度有些武断,但想想,这也与她接触的病患多是偏食和营养不良造成的疾病问题的人有关。然而不容忽视的是,近些年来,人类第一次进入了不缺食物的状态,而我们古老的身体还处在遇到吃的一定要吃饱的否则就会挨饿的旧观念中,造成人群的营养过剩问题,和频繁进食消化系统过度疲劳的问题。营养,缺了不行,过量也不行。缺了要补,那过了呢,断食就是自然而然的选择。

    杨定一医生在这本书里,推荐人们先断糖类饮食,鼓励多吃优质脂肪和蛋白质和各类新鲜蔬菜。当然改变饮食习惯也不能一蹴而就,需要配合着自身的需要,一点点的来。目标是实现代谢的灵活性。最终如果能做到日常间歇性断食,在身体能获得足够营养的同时让消化系统能有效休息;偶尔进行比较长时间的断食,促进身体其他系统的清理和修复,对身心可以说是更为有效的休息和调整。

    同时,生活方式是一个整体,人还要注意运动自己的身体,排遣生活的压力透过接触大自然、深而完整的呼吸、睡眠,来接受饮食所带来的加持。

    05. 营养方向别跑偏

    夏萌 / 2017 / 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24-05-12 读过 | 营养学, 科普, 饮食, 健康 | 豆瓣评分 8.1

    我给它 [ 5 星] : 营养学大致可以分为三类,食物营养学研究食物的营养成分,公共营养学为公众健康提供营养指南,食物搭配;个体营养学则根据个人的活动情况,所处环境,口味偏好等确定营养需求,提供营养建议。三方面均有非常详细和精彩的论述。

    为病人提供营养支持的临床营养学大体可以归为个体营养学。怎样吃不生病,生病了怎么吃,是书中强调两点 。

    人体需要的 7 大类营养素,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纤维素,维生素,矿物质和水。它们来自于五大类食物,谷物,水果,蔬菜,肉蛋,和奶制品。人类的健康取决于在五类食物七类营养素中建立平衡适合个体需求的营养结构。

    营养结构要均衡,食物搭配要合理,多样。中国人要根据需求多摄入蛋白质,也就是肉蛋奶,在美国的人则要注意多吃蔬菜。两边都要注意矿物质和维生素的缺乏问题。多吃动物肝脏和生食新鲜蔬菜。

    除了营养学,本书还涉及代谢和疾病的生理过程,营养的地区和个人差别以及大众误区,行为改变的一些原则,以及健康管理的初步知识。

    营养不能偏颇,过多和缺失,身体都会付出代价。要合乎中道。

    思想哲学

    06. 虚无时代

    [英]彼得·沃森( Peter Watson ) / 2021 /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24-05-31 读过 | | 豆瓣评分 8.3

    我给它 [ 4 星] :彼得·沃森将尼采在宣称“上帝已死”作为开端,定义了 19 世纪末期到现在为虚无时代。他回顾总结了西方在面对上帝信仰被动摇之后,艺术界,学术界,思想界的各种世俗化思潮的起伏变迁。

    尼采借疯子的口说出上帝死了,自己也最终发疯了。让人惊奇的是,许许多多的人竟都信了疯子的话。可见,并不是疯子说服了人们,而是,人们原本就抛弃了上帝。可惜,没有几个人准备好面对没了上帝而留下的虚无,一些人开始自己造神。最打尼采脸的是,他也有了信徒。

    本书各个章节,其实是对艺术、小说、剧作、诗歌、科学、心理学以及哲学的评论,或者评论的评论。作者涉猎广博,但其观点多非来自亲身感受,而是借助有名评论家的作品的基础上,做观点总结。如果说原作是创作者对“现实”的反映,评论家是对作品的态度,那么彼得·沃森就是三手知识总结。胜在全面,而不是胜在原创自发。作为读者的我若再做反响,则是四手了。好在,书中提及的一些艺术家哲学家科学家的作品,我还是有些涉猎的。

    对虚无时代摹写,虽然涉及了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哲学心理学的大发展,但彼得·沃森都会有意无意的将讨论落回到对灵性或者神学上。给我的观感是,相信上帝已死的人们,在获得创作自由的同时,不得不重塑伦理和道德的根基。而科学对现实的探索、现象学、心理学、哲学对人的对精神世界,心理结构和欲望世界的探索,加在一起,仍然无法填补那个上帝形状的空缺。发明新的语言谈论着旧有的事物,以为进入了新世界。

    人们渴望灵性生活,创造需要灵性滋养。没有上帝,人类只能自我安慰,只能信自己。问题是,你信的过自己吗?追求意义( meaning )和目的( purpose )的情况下,虚无时代大概成了人类创造最多的时代,同时也是屠杀自己同类最多的时代。创造与毁灭,何须上帝,是吧?

    哦,对了,上帝其实没死。重回上帝信仰的人,似乎越来越多了。

    07. 了凡四训 详解版

    (明)袁了凡著 / 2014 /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24-05-31 读过 | 励志 | 豆瓣评分 7.9

    我给它 [ 5 星] :了凡四训,一言蔽之:命虽有定,但可改之,改过、行善、谦逊对人乃改命三法。

    了凡一训。了凡先生年轻时遇到占卜高人,为其算命。他一开始很高兴,因为按高人指点他得以做自己喜欢的事,读书取第。渐渐的他不高兴了,因为早死无子的命运为他所不喜。但高人算得太准了,命运已定,没了自主性。心有不甘却万念俱灰的他又遇到空谷禅师。禅师见他禅坐三日不起妄念,以为遇到世外高人。一聊,得知原委,却说了凡原是凡夫。遂告之,命有定数、变数,定数靠天,变数靠人。

    了凡二训,改过。空谷禅师传授改命法之一,改过。转向内,审视自己的想法,行为,习气,秉性,凡有错的,恶的,过的,一一改正。这是长远功夫,远非一朝一夕能完成。可用写“功过格”的方法,记录每日功过,帮助改过自新。我觉得此法靠谱,苟日新,日日新。经年累月,旧人变新人,命运自然跟着变。

    了凡三训,行善。行善便是功。行善可积德。行善须知善。了凡先生总结了善的十个特点,最重要的是,善虽是行出来的,但必须发乎心。没有什么行为一定是善的。发私心,虽散尽家资也非善。发公心,殴打也可是善行。

    了凡四训,谦虚。谦逊有德,上善若水。满招损,谦受益。但凡自重者,必受其累。

    了凡先生从空谷禅师那里得佛法,以儒家解之。作为劝善之书功德不小。作为佛法之书,则落下乘。我曾自问,是了凡先生认识水平如此,还是因有接引众生的菩萨心才这样写?后来得知,此书脱于其训子书。想来亲爹不会隐瞒儿子,此书当是他的见解。

    了凡四训似乎也得到了佛儒两家的推崇,成为中国的励志第一书。此版本注释翻译都很好,不知是谁做的解读,有些繁琐,但解读者广博通达。

    小说诗歌

    08. 死者代言人

    [美] 奥森·斯科特·卡德 / 2016 /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24-05-02 读过 | 美国文学, 科幻小说, 小说 | 豆瓣评分 9

    我给它 [ 5 星] : 开始我并不知道此书《安德的游戏》的续集,但越读越熟悉。

    安德在灭了虫族成为解除人类危机的英雄后,发现虫族并非异类,而是与人类有不同文化且完全没有恶意的异族。虫族被灭完全来自于互相无法交流和人类的恶意揣测。他匿名写书说明这一切,而这一说法被人类接受,直接导致他在人们的心目中,从英雄变恶魔。

    人类在星际殖民时期发现一新种群“猪仔”却不确定其与人类的关系,于是派出人类学家去观察,原则是观察而不干涉,且禁止泄露人类知识。然而,观察即干涉,接触即学习。最终一连串人类学家和的“主宰”死亡事件发生,导致有人召唤“死者代言人”来揭开死者死亡迷团。

    在时空穿梭的安德此时化身死者代言人于星际游走。他接到信息来为死去的人代言,从此开始和“猪仔”接触,缔结条约,互相学习,再次掀开人类新纪元。

    故事听上去简单,但作者在其中探讨了复杂的人性,家庭的关系,爱与责任,与异族文化的碰撞。有意思的是,代表人类与异族接触的,多少都有些本就处于人类的边缘状态。善恶的标准模糊起来,不同的目的交织起来。宗教,哲学,科学,伦理,人际,人工智能,作者一一都用故事的形式进行探讨。

    有时候你就想看本小说轻松一下,可科幻小说的作者,一般都不满足于讲故事。

    09. 诗人十四个

    黄晓丹 / 2019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24-05-02 读过 | 诗歌鉴赏, 文学 | 豆瓣评分 8.8

    我给它 [ 4 星] : 《虚无时代》中提到,用诗歌对抗虚无的人们,认为诗歌的关键是探索世界的局限性,而诗歌的成就之一,则是超越那些局限性。诗性是堪比甚至超越神性的。艺术是我的短板与盲区,想了解一下诗歌来补短扫盲。 黄晓丹选取了中国古代十四位诗人来介绍。理性甚至佛性的王维和与感性细腻的李商隐的春山诗;哲思悠远的陶渊明与内心热烈的辛弃疾的春云诗;恃才志满的陈子昂与风度不凡的张九龄的春兰诗;盛唐七绝圣手的王昌龄与诗情肆意汪洋李白的春夜;重情甚于文庙的朱彝尊与爱女儿的慈父俞樾的春闺安抚伤逝;欲说还休的姜夔与乐观洒脱的苏轼的春江别离;发乎情止乎“理”的周邦彦与外表平静内心百转的晏殊的春去遗响。

    书中,黄晓丹多是从自己的经历引出诗歌主体,然后介绍诗人和诗歌。在解释诗歌的时候,常用心理学,文学,她的老师叶嘉莹先生的讲解,以及诗给她的亲身感受,去多角度的带读者去接近和碰撞那出自千百年前诗人的文字中的意向。有时,似乎是通过诗歌在给诗人做心理分析探查。但更多的,是她与诗人的情感共鸣。

    诗人于感官与回忆中抓取意向,匹配上遵循韵律格式的语言,成为诗。如果说人为是“伪”,还能有比诗歌更伪的么?但伟大作品的作者都知道,诗句,常常并非是他们的创造。诗句找到他们,在头脑中涌现,他们只是负责写下来。诗性的神性,大概如此。正如基督教的信徒所说的,圣经的书写,乃是圣灵在做功。

    整本书读下来,我觉得要懂诗,怎么也逃不过自己去读诗甚至去作诗。作的不好不怕。作了,才能知道好诗的来之不易。读千百篇于一两篇得共鸣,作千百句得一两好句,便值得。

    谈判沟通

    10. 学会谈判

    王达 / 2022 / 台海出版社

    2024-05-02 读过 | 沟通, 谈判 | 豆瓣评分 6.7

    我给它 [ 3 星] :作者有一点说的不错,谈判不是辩论,最终目的不是争个胜负,而是要达成一致继而进行合作。

    作者虽然说了一流谈判专家创造共赢,但在介绍案例 ,讲解谈判计技术时,还是处处的展现出输赢思维。比如,即便谈判己方胜利,也要装出失败的样子向对方祝贺。要试探对方的真正诉求,不能暴露自己的真正底牌……

    我并不喜欢作者介绍的那许多底牌啦,策略啦,思维啦与技巧啦。我甚至不喜欢所谓谈判。

    双方坐在一起,与其谈判,不如开诚布公的讲一下双方核心诉求是什么。与其互相揣测对方真是实意图,不如各自表明自己遇到的问题,能够调动的资源,愿意做出的付出,双方一起去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案。看看如何能互相帮助,取得共赢。总之,就是先倾听了解之后,再讨论解决。

    是的,知道这样的玩法,只要一个两个劣币,就会造成良币被驱逐。然后所有人就得学怎样捏着鼻子吃屎。

    但作者真的是在商业谈判领域摸爬滚打出来的,介绍的谈判技巧实践经验值得学习。懂得些谈判套路,与他人交往过从时,可以在识别对方行为背后的可能目的基础上采取反应。

    2024-06-04 初稿
    
    6 条回复    2024-06-15 11:15:58 +08:00
    RLinux
        1
    RLinux  
       18 天前
    op 是不是有些地方错漏了
    我到觉得要去找自己的本质---倒
    他匿名写书说明这一切,而这一说法被人类接受---不被人类接受
    conge
        2
    conge  
    OP
       17 天前
    @RLinux 感谢纠错,

    第一个错,的确是错字。

    第二个,原文是对的。人类在发现虫族本无恶意后,安德从拯救人类的英雄变成了灭掉一个文明的罪人,他的名字成了骂人的话里最脏的。
    yuedingwangji
        3
    yuedingwangji  
       15 天前
    我也要开始读书了
    sun79
        4
    sun79  
       10 天前
    弗洛伊德的快乐原则是儿童的指导原则,阿德勒的权力原则是青少年的原则,而寻找意义的意志是人成熟后的指导原则。
    conge
        5
    conge  
    OP
       10 天前 via Android
    @sun79 似乎还有话未及,请继续呀
    sun79
        6
    sun79  
       8 天前 via iPhone
    @conge 2007 年兴起了一个存在积极心理学派,结合了存在主义和积极心理学,专门探讨人生的意义。刚开始了解,所以发不了什么言论:)
    关于   ·   帮助文档   ·   博客   ·   API   ·   FAQ   ·   实用小工具   ·   2398 人在线   最高记录 6679   ·     Select Language
    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solitude
    VERSION: 3.9.8.5 · 25ms · UTC 03:26 · PVG 11:26 · LAX 20:26 · JFK 23:26
    Developed with CodeLauncher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